1. 首页 > 好名字

清明节的节日风俗有哪些 清明节的节日风俗有哪些 总结

清明节的节日风俗有哪些

1、【放风筝】
在每年的清明时节,我国的许多地区都有放风筝的习俗。而且在清明时节,人们不仅白天放,夜间也放。过去,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,便剪断牵线,任凭清风把它们吹向远方,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,给自己带去好运气。
2、【蚕花会】
“蚕花会”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,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。马鸣庙的蚕花会有迎蚕神、摇快船、闹台阁、拜香凳、打拳、龙灯、翘高竿、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。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,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,极具水乡特色。
3、【踏青】
踏青古时叫探春、寻春等,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。清明踏青这一习俗历史已经非常悠久,最早可追溯到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。清明时节,天气回暖,大自然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,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。所以有许多的人们,在扫墓之余与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。
4、【射柳】
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。据明朝人的记载,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,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,弯弓射中葫芦,鸽子飞出,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。
5、【插柳】
在我国民间,清明节这一天是有插柳的习俗。有些说法认为清明插柳是为了纪念“教民稼穑”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或者介子推。但也有些地方的人们,在清明节前后会把柳枝插在屋檐下,以预报天气,古谚里面有“柳条青,雨蒙蒙;柳条干,晴了天”的说法。而且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,柳条插土就活,插到哪里,就在哪里生长,年年插柳,便可处处成荫。